亿博官网 - 亿博电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亿博官网 - 亿博电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 在节节攀 升,国 内 能 源 的 有 效 供 给 面 临 巨 大 的 压 力。更为重要的是,化石燃料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所 带来的污染也严重破坏了环境。中国已是全球包 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所有主要污染物的最大排放国。 2006 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总量已达 60 亿 吨,占全球 20. 5% ,首次超过美国的 59 亿吨。① 国 际能源署( IEA) 在其参考情景中预测,2020 年中国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 96 亿吨,到 2030 年将进 一步增至 116 亿吨。[1]这对中国如何应对未来发展 提出了严峻考验。
( 1.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 200020;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将节能减排列为 制定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并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 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实行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 问责制。[2]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越来越多地运用 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但行政手段仍是政府实施节 能减排的首要调控方式。
毫无疑问,政 府 主 导 型 的 模 式 具 有 显 著 的 优 势。这点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言: “如果需要 的话,中国领导人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 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以 维护国家 长 期 战 略 发 展 的 利 益 ”。[3] 事 实 上,中 国
摘 要: 中国的节能减排亟需确立轻重缓急,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它既要发挥市场的 主体功能,又有赖于政府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 既要确保经济增长活力,又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 护; 既要努力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又要为潜在的新能源变革做好准备; 既要承担国际责任,又 要维护中国的发展空间。
通常,学者们将能源安全解释为以合理的价格 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但是能源 安全还应包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构成威胁 的能源使用的安全性。长期发展表明,能源供应安 全与使用安全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演进又相互 排斥的关系。一方面,能源供应的有效保障是国家 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标,而能源使用安全则是国家能 源安全的更高追求; 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 深刻的矛盾———能源与保障以及能源与环境污染 的竞赛。两者的一个交汇点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另 一个交汇点则是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节 能减排事业需要以市场机制为主,弱化政府的行政 管制,强化经济手段的运用。毕竟,相对于行政干 预而言,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手段更具有企业和个 人的自主性、政策的灵活性,社会经济成本较低,这 是可持续节 能 减 排 的 关 键。[10] 政 府 是 政 策 和 规 则 的制定者,应致力于制定能源政策和环保法规,使 能源价格反映环境成本,同时还应加强法规的有效 性,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政府不能成为项目管理 者,具体项目应由市场起主导作用。总之,节 能减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与 企业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点要比可再生能源翻一番更易实现。就此而言,如 今人们言必称新能源才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出 路,其实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如果中国在长期内要想提高能源使用的安全 性,那就需要支持开发利用低碳或无碳能源。由于 中国拥有丰富的低成本的煤炭资源,因此,政府不 能仅仅依赖市场力量,并以此为基础鼓励人们采用 更为洁净的替代能源。对于那些同煤炭价格相比 具有竞争力的替代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供应,应 该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尽管目前天然气仍比煤炭 贵很多,但是增加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 带来很多好处: 增加天然气比重将有助于解决环境 污染问题,因为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以基本解决二 氧化硫和悬浮颗粒排放问题; 使用天然气不仅能使 中国能源 结 构 多 样 化,并 有 助 于 缓 解 铁 路 运 输 压 力; 此外,天然气还具有促进国家工业设施现代化 的潜能。[16]17 为 了 实 现 国 家 的 能 源 和 环 境 政 策 目 标,政府有必要调整税制,使煤炭价格能够反映环 境与社会成本,然后让市场本身作出抉择。
展和增加税收收入。[16]144 此外,使问题进一步复杂 化的是,地方政府不仅缺乏节能减排的动力,而且 还缺乏有效的政策工具。从政策实施角度看,地方 政府能够运用的手段有限,许多手段,特别是价格 和税收手段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17]57
不可否认,中国未来的节能减排事业需要一系 列配套政策与措施。首先,中央政府应该加快资源 市场的整体改革,为地方政府推进节能减排事业创 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规范地方政府参与的高 耗能行业行为,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 产能力要坚决予以淘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 三,加强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应重点增强地方 环保部门的技术能力和相应资源。最后,加大监 测和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 实施问责制。[18]
中国在节能减排事业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决心。 中央政府已将具体能耗目标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 规划,使其成为国策,希望扭转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的增长方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表示能耗 指标将成为今后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并陆续出 台了几套能源价格和财税政策。不过这些举措并 未有效遏制各地高能耗产业的扩张步伐。从已有 的统计数据看,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从 2000 年的 10. 38 亿吨标油迅速攀升至 2010 年的 24. 32 亿吨 标油,占世界同期能源需求增量的 53% 。[11]40 与此 同时,中国的能效也偏离了良性发展轨道,能源消 费弹性系数由 20 世纪最后 20 年的低于 0. 5 迅速 攀升至 2001 ~ 2009 年期间年均 0. 83 的水平。[12]
从目前情况看,即便中央政府清楚地意识到中 国的能源与 环 境 问 题,但“不 惜 一 切 代 价 保 增 长 ” 让节能减排的实施更为艰难。地方官员往往将其 与经济增长视为对立的选择,并且几乎总是选择经 济增长。[14]相对 于 推 动 持 续、平 稳 的 发 展,他 们 在 推动快速工业化中所得的好处更多,尽管后者经常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15]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地方环 保部门依赖地方政府拨款,这就造成了与地方政府 利益上的冲突。因为负责执法的地方环保部门的 目标是通过收费、罚款甚至是关闭一些污染企业以 降低污染,而地方政府的目标是扶持本地工业的发
作用,这表现为在国家的各项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 能找到扩大国内能源生产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 战略。进入 新 世 纪 以 来,鉴 于 资 源 瓶 颈 与 环 境 压 力,政府的能源政策进入了一个更加强调需求管理 的时期。在“十 一 五 ”规 划 中,中 国 政 府 制 定 了 十 分宏伟的强制性目标,即到 2010 年,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能耗比 2005 年降低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减少 10% 。2009 年,国务院宣布,到 2020 年中 国单位 GDP 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 此外,中国正在讨论从 2011 年开始实施的“十二 五”规划。国家主席强调,低碳增长必须成 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主题。
鉴于中国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其经济前景 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因此 节能减排已是中国难以回避的问题。就其本质而 言,节能减排将牵涉一系列复杂且不断演化的利益 权衡与社会协调。在能源领域,廉价、能源安全与 环保三大目标往往难以调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经 济可承受性、环境安全性和技术可靠性同样也是如 此。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推进节能减排,中国极有 必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供应安全与 使用安全、国内刺激与国际援助等四对关系。
的节能减排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清洁 技术的应用 和 结 构 调 整,中 国 在“十 一 五 ”期 间 的 节能进展明显: 2010 年达到单位 GDP 能耗较 2005 年减少 18% ~ 20% 的目标[4]; 中国的减排同样成 效卓著: 2010 年的节能绝对值( 相较于 2005 年的 单位 GDP 能耗基准) 将分别是美国的 2. 5 倍、日本 的 9 倍。[5]
中国能源消费的超常增长与国内工业的快速 扩张密不可分,这表现为工业部门所耗能源份额远 高于大多数国家所占份额。与此同时,超大规模的 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带来了商业及 民用能源消耗的大幅攀升。就此而论,只要中国加 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决心不变,能源密集型产 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
正如中国的许多政策一样,影响能源与环境最 根本的政 策 是 优 先 强 调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 最 大 化。 尽管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如果现在不关注环境 问题,未来中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对于地方 政府而言,它们在保持最高产出上有着压倒一切的 利益。[13]很多地方的经济之所以能高速发展,正是 得益于高能耗产业的超常发展。例如,对一些省市 而言,钢铁工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问题在于, 钢铁工业的繁荣不仅要有低廉的原料和良好的筹 资环境的 支 撑,同 时 还 要 有 宽 松 的 环 境 政 策 作 后 盾。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 增幅惊人,并由此引起一些问题,包括日益严重的 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能源消耗和铁矿石 进口的剧增。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工信部曾出 台政策计划淘汰年产量低于百万吨的普钢企业,并 勒令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钢铁企业升级设备,但结果 往往收效甚微。
不过,这一模式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传统上, 中国一直将工业污染管理的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 上。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行 政手段 对 其 实 施 有 效 管 理。 然 而,最 近 一 二 十 年 来,非国有经济开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 位,这一变化导致了政府仅仅通过行政手段难以复 制在改革初期所取得的节能成效。[6]其次,除体制 和政策因素外,中国能源效率不高还与原料路线、 企业规模、装备水平、生产工艺、能源质量、资源再 生等因素密切相关。[7]对于这些短期内难以改变的 因素,政府的行政手段很难有施展的空间。第三, 尽管政府制定的标准易于实施,并且标准一旦得到 落实就能 阻 止 后 退,但 它 不 能 激 励 更 进 一 步 的 创 新,因为标准并不包括对超越标准的奖励。同样, 标准也不考虑不同公司的市场与环境的不同,以及 不同成本遵守能力的不同。[8]最后,但并非最不重 要的一点 是,能 源 效 率 并 不 总 是 与 经 济 效 率 相 一 致,经济效率包括所有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如 果政府强制提高能源效率比其所节约的能源需要 投入更多的资本、劳动和其他资源,那么经济效率 就会下降。[9]
*收稿日期: 2011 - 06 - 28 作者简介: 1. 周云亨( 1982 - ) ,男,浙江台州人,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人员,博士,研究方向: 能源安全; 2. 杨 震( 1977 - ) ,男,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海权理论。 ① 详细数据请参见美国能源部信息情报署网站,http: / / . doe. gov / environment. html.
中国走的 是 一 条 相 对 粗 放 的 发 展 道 路。2008 年,中国单位 GDP 能耗约是日本的 5. 7 倍、美国的 3. 5 倍、印度的 1. 4 倍。① 不管是出于缓解能源供 给压力考虑,还是出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应列入政府重要议题。作为 全球最依赖煤炭的大国,如何清洁、高效地利用煤 炭,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至关重要。为此,近期内 中国应将更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的国内研究和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置于重要地位。实际上,即便出于 温室气体减排考虑,中国也有必要优先关注化石燃 料的利用效率。2010 年,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的 70. 5% ,就碳减排而言,火电利用率提高 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目前可再生能源( 排除水电) 的贡献总和。[11]41 而在煤炭利用率上提高一个百分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