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习贯彻的二十大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学习贯彻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提出的“四个如何”的发展之问,即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保持特大型企业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从严治企,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二十大精神学习专题》陆续邀请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本期主题是“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敬请关注。
中国石油公司转型进入战略机遇期,“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加快布局“常规油气向非常规、国内油气向国外、油气产业向新能源”跨越,“三个更大跨越”将更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新能源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新战略,支撑实现我国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新使命。
加强技术研发,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储备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新时代1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明了方向,是新能源事业发展今后5年以及长期必须坚持的总遵循、总指导。
世界石油工业正在经历从常规向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革命)、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新能源革命)、从机械化向智慧化能源(智慧化能源革命)“三场能源革命”。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形成“四分天下”格局:煤炭发展进入“转型期”,石油发展迈入“稳定期”,天然气发展步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渐入“黄金期”。
新能源发展渐入“黄金期”,以氢能、储能、可控磁约束聚变为代表的3个可能“灰犀牛事件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正在深刻影响能源行业,氢能工业与石油工业具有最佳融合发展优势。以量子计算与计算科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世界石油工业从传统机械化生产进入智慧化时代,引领油气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中国石油公司转型进入战略机遇期,“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加快布局“常规油气向非常规、国内油气向国外、油气产业向新能源”跨越,“三个更大跨越”将更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1.全球能源结构现状呼唤加快碳减排。碳基能源长期利用出现新问题,如今年英国史上首次发布极端高温红色预警。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引发全球重大环境与疾病,累计造成10亿人死亡;人类平均体温过去170年间下降了0.4摄氏度,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发生率不断提升……应对诸多问题,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控制碳减排与气温升高“天花板”,得到全球187个主权国家认可。目前,已超过134国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英、法、瑞典等13个欧盟国家已立法,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双碳”目标下,世界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世界碳排放中化石能源占84%,非化石能源占16%,碳中和下能源结构将实现革命性转型,一次能源消费量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60亿吨标煤;碳排放量2025年左右达峰,峰值约106亿吨。碳汇+CCUS贡献20.7亿吨减排量。2021年,煤、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分别为20.58亿吨油当量、 7.31亿吨油当量、3.26亿吨油当量、6.5亿吨油当量,而到2060年,则预计分别为2.9亿吨标煤、2.3亿吨油、4090亿立方米、48亿吨标煤。“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将由“一大三小”(一大:煤,三小: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向“三小一大”(三小:煤、石油、天然气,一大:新能源)转型。
要重新认识新能源地位,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的前沿、绿色地球建设的动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力。过去传统认为新能源是一种能源资源,现在新能源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新战略,支撑实现我国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新使命。
在“双碳”背景下,国内外能源公司加快能源转型,布局新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道达尔能源、bp、壳牌等国际公司2021年新能源权益装机分别为33吉瓦、22吉瓦、25吉瓦,2030年权益装机将是2020年6~8倍,未来将持续加大新能源,2030年是2020年15~36倍。bp等诸多国际公司,2021年清洁能源占比也将是2020年的2~3倍。
2019年以来,国内主要发电企业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光伏装机80吉瓦,国家电投占近50%;风电装机200吉瓦,国家能源集团占25%。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超620吉瓦,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集团、华电、大唐、国投电力、中广核、三峡集团等已成为新能源装机的“尖刀部队”。
中国石油新能源总体部署为:第一步清洁替代(2020年至2025年),新能源产能占比达到7%;第二步战略接替(2025年至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新能源占33%;第三步绿色转型(2035年至2050年),新能源达到半壁江山,占比50%。
中国石油的第一次创业(“油+气”):1993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从“国内”到“国内+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地域拓展;2000年西气东输,实现“石油”到“石油+天然气”的业务拓展;2000年海外上市,实现“国内”到“国内油气+国外油气”的经营拓展。
如今,中国石油正在开展第二次创业(油气+“三新”):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油气业务,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三新”布局,努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谋划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开启基业长青发展新征程。
成立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先期聚焦风、光、热、氢、储、智慧能源六大领域,加快新能源科技布局;支撑当前清洁用能替代:风、光、地热;全产业链储备氢电转化技术:氢能、储能;超前接入未来综合供能业务:智慧能源与战略。
1.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实力。科学有无尽的前沿,突破从0到1的开拓;技术有无穷的力量,实现从1到10的发展;产业有无限的发展,达到10到无穷大的飞跃。历史的经验与现实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围堵,无不印证着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层面,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2.加快构建能源与碳中和科技创新学科体系。在油气领域,要开展全球油气资源与选区、非常规油气新理论技术、油田智慧化与大数据、LNG与储气库;在新能源领域,要加快开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地热能、海洋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研究;在碳中和领域,要开展CCUS/CCS、碳减排技术、负碳技术、碳经济研究。
3.加快建设基业长青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当务之急,要培养四类领军人才,即:科学素养+颠覆思维+甘于寂寞的科学技术家,科学素养+全球视野+企业家理念的战略科学家,全球视野+战略思想+科学素养的全球企业家,战略思想+全球视野+科学素养+企业家理念的社会管理家。
我们肩负着实现碳达峰、发展新能源的历史使命,新一代新能源人将以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技术研发,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储备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打造中国石油特色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贡献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勇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主力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驱动和引领。加快产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激发出科技创新的喷薄新动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为我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西南油气田公司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并在12个技术系列形成129项特色技术,其中7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1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1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新征程上,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勇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主力军。
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于西南油气田公司而言,要在“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年产量奋斗800亿立方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就更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切实把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科技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以及公司加快500亿立方米、奋斗80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瞄准未来5至10年的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自觉担当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其中,规划到2025年,定位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油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跨越,自主创新能力和天然气行业标准化能力大幅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到2030年,引领型、治理型的科技体系逐渐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天然气行业标准化能力进入国际油公司前列,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面向油气勘探发展方向、面向公司生产经营主战场、面向生产现场重大需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需求研判,重点部署各级科技攻关项目,加大深层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新能源战略研究,突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突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创效、突出科研生产高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推进科技创新改革21条措施和“科研生产一体化、大项目制、成果转化创效、人才晋升绿色通道”4项改革试点方案落地,发布重点理论技术攻关“榜单”,不断提高攻关项目质量和成效;建立研发投入机制,确保研发“一盘棋”“一本账”,促进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增长。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驱动和引领。西南油气田公司将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工程,积极抢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战略契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企业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系统推进“七大人才专项工程”,构建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形成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同时,西南油气田公司还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营造出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厚植油气文化、创新文化,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对龙王庙、页岩气、储气库等重大科技工程的宣传,号召广大科研人员不怕困难与挑战,积极投身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洪流中。同时,将定期组织举办成都天然气论坛、天然气年会、院士专家咨询会等学术盛宴,加快产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激发出科技创新的喷薄新动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浪潮激荡,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强化“油公司”主导创新地位,靶向发力,乘势而上,积极为建设世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贡献更大的力量。
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组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关要求,始终把科技和信息化作为根本性、战略性工作。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示范型城市炼厂,加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建设和信息化成果转化,以管理精细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长庆石化公司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管理精细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科技事业新使命,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新方向。长庆石化公司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组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关要求,始终把科技和信息化作为根本性、战略性工作,积极抢占创新制高点,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新的风险挑战日益突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长庆石化公司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求变,抢抓发展机遇。明确建设世界一流示范型城市炼厂的战略目标,谋划了打造清洁油品炼销一体化基地,中国石油西部地区航煤保供基地,氢能源生产基地,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城市型炼厂安全绿色发展的示范,炼化流程加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示范,清洁生产、企地共建节能减碳循环经济的示范,践行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示范;实现建引领一流、经营业绩一流、企业管理一流、科技创新一流、人才队伍一流、示范品牌一流的“446”战略布局,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
长庆石化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性、战略性工作,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梳理公司“卡点”技术清单,梯次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实行销项管理。联合创建“秦创原长庆石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以此为平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系统开展长庆原油性质、最佳工艺路线、最佳产品结构研究,打造国内长庆原油加工利用研究高地,为长庆原油价值最大化提供有效支撑。深入研究丙烯、工业白油、沥青、苯等产品深加工技术,不断丰富新产品种类,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快氢气提纯项目整体推进进度,确保以高纯氢开拓氢能开发利用新途径,构建中国石油在陕氢能产业一体化链条。
三、加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建设,实现生产管控精益化、设备运维智能化
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长庆石化利用高水平科研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开展全厂物料平衡、强化分子炼油优化工艺、加大能源和能效监控等措施,建立计划调度、生产管控、工艺技术、用能优化等一体化平台,确保装置运行平稳化、生产投入最小化、产品结构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计划—调度—工艺—监控—优化—分析”生产全要素管控水平。从设备“可靠性—健康度—检维修”智能化管控入手,深入运用边缘计算、工业设备机理模型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算法,建立高效智能的设备一体化管理平台,对全厂动、静、电、仪等关键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分析感知,实现设备全状态监控预警、故障诊断、智能分析,并提供最优化维护策略,以预知性维修替代传统的设定期维修和故障维修,降低维修成本,保障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长庆石化从人员、物资、环境、本质安全出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集成等技术手段,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指数、人员异常动态分析、异常状态在线识别等模型,打造安全环保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踪”,提升消除风险隐患和应急处置的能力,降低事故损失。探索大数据、视觉识别、数字孪生、5G等新型技术同业务场景的融合应用,从数据管理、自动操控、集中管控、智能优化、融合增效等方面着手,打造集新型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工厂,全员劳动生产率将达到980万元/人。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长庆石化不断健全科技与信息化人才“生聚理用”机制,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设技术专家工作室,建立技术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库,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各级工程师的作用,鼓励自由探索、学术争鸣,让广大干部员工在创新实践中有成就感、荣誉感。坚持围绕炼化生产运行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多层次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大讲堂等活动,安排高技能人才外出参加高水平专题研修、前沿技术培训、创新成果分享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和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公司培养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赵科,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咸阳工匠”田君军等一批高技能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躬逢伟大时代,长庆石化人无比自信自豪;面对发展大势,长庆石化人倍感责任重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长庆石化人要发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创新的强大引擎,为建设世界一流示范型城市炼厂提供不竭动力,为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懈奋斗。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