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场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的系统性变革,已然来临。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的通知》,对52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经验”案例进行推广应用。在这张亮眼的“榜单”中,烟台黄渤海新区有8个案例入选,数量占山东省4/5。
这是对烟台黄渤海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果的“国家级”褒奖!
“双碳”战略目标下,黄渤海新区承载着烟台能源结构转型重任,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自建区之初,黄渤海新区就开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综合布局:新区立足生态本底,打造“一屏一带、五园十廊”生态安全格局,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属于黄渤海的“生态之肺”。
眼下,烟台黄渤海新区正以国际一流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区为统领,践行新发展理念,瞄准高端产业赛道,赋能发展内生动力,开启绿色发展新华章。
实施“双碳”战略,是“必答题”而非“选答题”,是“我要做”而非“要我做”。
面对这份时卷,烟台黄渤海新区有着自己独到的“解题思路”:立足产业根基,破题能源结构。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从来不是盲目减排,而是从技术和产业两大方面降低绿色溢价。
榜单中,“万华模式”打造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新典范、烟台化学工业园为“双碳”目标贡献园区智慧,这两个案例着眼于模式创新,突出生态引领,打造生态优先低碳转型的新典范。“创新‘蓝色海湾’增汇行动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从多维度探索了“跨区共融、实惠共享”的蓝碳发展新路径。“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探索“1+1+N”管理新模式排污许可办理提速、深度对标国际标准率先建立海洋渔业非法捕捞“一体化”管控模式、环评改革助力山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等案例,则从制度创新入手,在排污、养护、执法、环评等方面大胆探索,护航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梳理名单可以看出,8个案例均在相关领域对机制与制度进行了重构式的创新。以“烟台化学工业园为‘双碳’目标贡献园区智慧”方案为例,通过创新建立化工企业节能减排“量化”机制,改变能源结构,建立“碳顾问”制度,组建碳中和研究中心,出台《关于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推动全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现“原料绿色化、过程绿色化、产品绿色化”。同时,形成“绿电”进园消纳新模式,鼓励化工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购买“绿电”,不断提升“绿电”在总用能中的消费比重。
持续布局创新型绿色节能项目。抢抓氢能产业、冷能利用产业“风口”,加快推进东德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冰轮低碳分布式能源示范园区等新项目,建设氢能产业、冷能利用示范区。引入河海新能源技术发展公司共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每年可节约煤炭约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0万吨,节约用水2000万立方以上,同时保障市区1.1亿平方米城市供暖,真正实现化工装置节能技术与民用低品位热能技术的完美结合。
目前,烟台化工产业园区集聚企业49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获评“中国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助力园区2021年营收1190亿元、产值932亿元,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化工园区30强”。
黄渤海新区拥有丰富的蓝色海洋资源,此次入选的“创新‘蓝色海湾’增汇行动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案例,同样“惹眼”。该模式利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双区”叠加这一优势,依托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和技术优势,深入开展区域合作,借助多方蓝碳理论研究成果、监测评估办法、实践应用场景等资源优势,在平台建设、标准制定、创新等多个维度形成合力,为推进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大闭环”,探索“跨区共融、实惠共享”的蓝碳发展新打法,真正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果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是黄渤海新区发力“双碳”征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着眼于发展模式变革升级的产业布局之变,则彰显新区立足未来、抢跑新赛道的雄心。
这样的发展逻辑,在黄渤海新区一系列“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区的落子部署中,可窥豹一斑:
从2021年年底开始,一大批旨在聚焦产业高端、领跑优势赛道的“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名字相继出现在新区的版图上。从泰和高特纤维应用制造产业园、万隆先进特铜合金产业园、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园、美瑞高端TPU应用制造产业园、台芯功率半导体产业园、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等首批新一代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到东星精工装备产业园、空天海战略装备制造产业园、恒远智慧互联应用产业园、正海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园、艾迪精密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园等第二批特色园区等发榜,共规划推进的20个特色产业园,总2000亿元,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4000亿元。
产业构成上,这些特色产业园不仅涵盖生物医药、新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紧扣烟台市16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布局,紧扣黄渤海新区五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优势,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这里,将崛起面向未来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支撑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再造一个新开发区的核心引擎之一。”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加紧谋划第三批特色产业园,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输入新动能。
其中,以高端发展为动力的空天海战略装备制造产业园尤为惹人关注。今年5月,首场空天海装备智造城云端招商大会召开,首批4个项目签约入驻;同年9月,15个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三航产业”项目再“组团式”签约,总达到105亿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0个,总150亿元。这些项目中,三航智能装备产业园、氢能装备产业园、航天装备检测等首批签约项目,正在办理开工手续。以此为引领,一场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产业升级向高端,经济发展更绿色——深秋,若沿着黄渤海新区的长江路向西走,你会被一个开放的园区所吸引:错落有致的写字楼,黄绿相称的灌木丛映入眼帘,还有散落在草坪上的木质藤沙发、木质桌椅,让人感觉仿佛置身花园。 然而,这里不是“花园”,而是烟台黄渤海新区打造的“零碳智慧产业园”——中节能科技园。
区别于传统内向和固化的产业“减碳”,这里通过构建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营造休闲的办公氛围,来实现“碳中和”目标。产业园采用绿色建材体系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达到30%,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达到65%。园区还合理规划园区道路与雨水管道排布,使得年径流雨量控制率达到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55%,整体建筑节能率达到70%。
不仅是中节能产业园。新区特色园区的打造,都将高标准建设地下空间、综合管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推动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打造生态绿色、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以产业之变、园区之变,赋能绿色发展。
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走黄渤海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风迎面扑来。
规划之初,新区就确定了建设16条山海廊道、60公里横贯新区的生态绿脊。目前,该区已累计增加绿地面积430公顷,全区绿地面积达到3036公顷。
特别是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金沙滩海滨公园、白银河公园、黄金河公园、柳林河公园、柳子河公园、八角河公园等城市公园相继建成,打造了黄渤海新区蓝绿交织的城市本底,推动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机生长。一条条城市“绿道”、一个个“精致”公园,宛如铺满全区的“翠珠串”,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
增绿增景,寄托着黄渤海新区以绿色低碳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正是在这样的城市期待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三大行动”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转型行动。研究出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行业控制清单,强化规划环评和“三线一单”联动,推动规划环评成果落地见效,《烟台黄渤海新区以规划环评引领项目资源配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超过10%》成功入选全省“抓环保促发展”100个优秀典型案例。积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减污降碳技术路径和协同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园区环境管理创新机制。
——治污攻坚创优行动。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SO2和NO2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10、PM2.5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PM2.5现状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1、全省前10。地表水考核断面、近岸海域等监测点位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在100%,累计规范化、无害化处置涉疫废弃物1219.62吨。
——服务效能提升行动。面对面为企业指导减排路径,先后为泰和新材、中节能万润、东化新材料等企业提出了可行的总量减排利用计划。批复万华等项目104个,解决各项污染物指标1541.7吨。建立大气治理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护航新区绿色发展。眼下,黄渤海新区已先后捧回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联合国绿色工业园区等桂冠,国际一流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区呼之欲出。
当前,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号角已经吹响。烟台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把先行区建设作为最大、最现实的机遇,乘势而上,借力奋进,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