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10时,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黄润秋表示,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全国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达到了84.9%。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也达到了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10年间,中国的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优良天数比率也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
“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根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黄润秋说。
说到“晒蓝天”,黄润秋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图片,这是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轨图,图片中的夜空繁星闪烁,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迹线,也就是“星轨”。
“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所以,这张图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黄润秋说。
以北京为例,2013年北京的PM2.5是89.5微克/立方米,而到了2021年则降低到33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了63.1%,下降了近2/3。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2天。
从“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
在黄润秋看来,北京的变化只是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显著改善。
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超过了一半,重污染天数也减少了87%。以2021年为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
“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黄润秋说。
10年间,我们的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了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长江,各地累计排查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万多个,围绕“三磷”治理、劣V类国控断面整治等立行立改了1.6万多个违法问题,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II类水质标准。
在黄河,我们已经完成了黄河上游及部分中游河段1.7万余个排污口的排查,实现了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的标准。
在城市,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基本消除了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过去,黑臭水体曾经是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现在则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其中,环保产业也是功不可没。黄润秋表示,整个“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网达到了9.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圈多。有1200多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都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
说起水环境质量的改善,黄润秋也拿出了一张图,那是一张河北省白洋淀的照片。
原来,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水质过去长期是劣V类河北省坚决贯彻落实“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到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已经全部达到III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III类的跨越性突破。
“大家可以看看这幅图,不管是水质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观也好,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黄润秋说。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除了大气和水,黄润秋还提到了土壤、生物多样性、低碳等工作在过去10年的成就,它们无一例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过去10年,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与中央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黄润秋表示,过去十年,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
首先,这十年是立法力度最大的十年。“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制修订了25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了30余部,“生态文明”还被写入了宪法。
其次,这十年也是生态文明制度出台最密集的十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制度……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正式列入了国家综合行政执法序列并实现了统一着装,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特别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总计公开曝光了262个典型案例,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已办结或者阶段办结了28.6万件,第一轮督察共问责了1.8万人,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三,这十年还是监管执法力度最严、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最显著的十年。2021年,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是新环保法实施前的1.6倍。2013-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过了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也就是几十件,少的时候就是一二十件。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罪等五类案件共计17万多件。
提到监管执法,黄润秋又拿出了一张图,这是一张企业利用暗管从地下向海里排污的照片,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发现的。但是在红外成像仪下,则无处遁形、暴露无遗,让企业得到了应有的严肃惩处。
黄润秋表示,在执法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充分运用了现代遥感、大数据这样一些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及走航车、无人机、无人船这样一些现代化执法装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问题发现机制,精准识别问题和线索,提高了对恶意排污行为的发现能力。4
过去,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中国的环保工作又将向何处去?
黄润秋表示,关于“十四五”以后的想法,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11月,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在他看来,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从内涵上来说,它意味着我们遇到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要求的标准也更高。
所以,“十四五”仍然要坚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广度,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首先,在战略层面上,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尽管幅度很大,但还是一个中低水平上的提升,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差距,我们还有很大的接续奋斗的空间。
其次,从战术层面上,要坚持精准、依法、科学治污。生态环境部提出了“五个精准”,就是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
第三,在行动层面,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谋划了八大标志性战役。包括:蓝天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治理和柴油货车治理三大攻坚战;碧水保卫战方面,将围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海域治理以及长江、黄河治理攻坚战;净土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农村的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此外,“十四五”期间,还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统筹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五个统筹”。
1、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境治理向深里走,生态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根本上改变的需要。
2、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因为这两者具有相同的前体物,可以使PM2.5和臭氧协同降低。
3、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一个良好的水体除了有好的水环境质量以外,还应该有好的水生态系统,要有水有草、有草有鱼,这方面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
4、统筹城镇和乡村,农村的环境治理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农村的面源污染、垃圾污水、黑臭水体等。
总之,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我们将以更大力度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中央宣传部举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闻发布会,国新网,2022-09-15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