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环境安全已是当代国际问题的一个焦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概念尚没有一个准确.公认的 界定。本文在练台了众多学者对环境安全概念的定义后,提OaT自己的见解,并定义环境安全的概念如下:环 境安全是指不威胁人类健康,不破坏人类关系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良好的存在状态。在对环境安全概念 讨论的同时笔者阐述了实施环境安全的重要性:环境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经挤安全 必须实现环境安全;环境安全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环境安全。概曼;繁。絮性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与荒漠化、酸雨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 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它危及全球的发展与繁荣,引起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甚至使文明毁灭。同时,环境问 题也日益深刻地影响到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利益,环境保护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而成为了重大的国际政治 经济问题,在当代关系中引发一系列的新矛盾、新问题。环境安全已是当代国际问题的一个焦点。了解 环境安全的概念及实施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贯彻实行环境安全的迫切性。 一、环境安全的概念 人们对环境安全(Environmentalsecuritv)的认识和理论研究有~个发展历程。最早在理论上将环境 引入安全概念和国际政治范畴的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专家莱斯特 Brown)。他早在1977年就提出应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范围。在198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布朗指出:“目前对安全的威 胁,来自国与国关系的较少,而来自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可能较多。… 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80年代,对环境安全关系的研究逐渐升温,其 中以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影响最大。该报告的第11章“和平、安全、发展和 环境”专门阐述了安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安全不仅包括对国家主权的政治和军事的威胁,而且还包 括环境恶化和发展条件遭到破坏,其主要论点是:“环境压力既是政治紧张局势和武装冲突的起因,也是 它们的结果。”这一论点为第42届联大一致通过,表明“环境安全”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子i988年针对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提出了“地区级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即“阿佩尔 计划”(APELL).此计划则首次正式提出“环境安全”这一概念,有的专家也称之为“生态安全”或“绿色安 全”。]。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以及环境问题的日趋紧迫,对环境安全探讨也越来越 多,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最引人关心的政治议题之一。 环境安全是生长于环境与安全交叉领域的新概念。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概念尚没有一个准确、公认 的界定。弄清环境与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安全的准确涵义是理解环境安全的前提。就笔者收集到的对环境安全的定义有如 邝杨(1997)指出环境安全是免于因环境恶化而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免于因环境争端或冲突而形成的人类群际关系上的威JI办‘”。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环境安全是指人类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 根据生态学原理,维护生态平衡,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使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不受威胁,处于自然和安全 的状态之中。 宫学栋(1999)4’则认为环境安全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 然资源(两者构成自然因素的总体),不遭受污染与破坏,或处于未面临污染破坏威胁的良好状态;二是环 境安全主要涉及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可再生资源的浩劫).对人群健康及经济发展.对国家即 国际社会产生的威胁。 一12一 王茂涛和彭庆刚(200())…的研究指出就内涵而言,环境安全也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免于因环境恶化而造成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和担心;第二是免于因环境争端或冲突而形成的人类群际关系上 的威胁和担心。就地域范围层次而言,环境安全大体上可区分为一国内的环境安全、国与国之间的环境 安全、多国构成的区域性环境安全和全球环境安全。 李春红(2000)定义环境安全如下:人类免于因环境恶化及环境争端而影响区域和区域间人类生存、 发展及人类群际关系的威胁。当地球表层“生命支持系统”的人类生存环境发生危及人类和人类群际专 系的种种环境异常时,才能给出环境安全的全部内涵”1。 陈燕和马颖(2000)指出环境安全,又称“绿色安全”或“生态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 i莶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特别是可更新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王广民(2000):71把环境安全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并指出狭义的环境安全是指因环 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对人的健康的有害影响。而广义的环境安全是指人类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处于一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危害的良好的状态。 蔡守秋(200】)”1将环境安全分为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和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两类,认为广义的 环境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或者说人类和世界处于一 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的良好状态,它表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态意义上的生存和发展的 风险大小。 综合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环境安全主要包括了对人类本身和人类关系(两个主体)不受到影响,不受到破坏的环境(客体)的安全。离开人类健康的环境安全毫无意义,同样导致人类关系,包括不同区域 之间的、国与国之间的各类人类关系的破坏的环境安全也毫无意义。以上各位学者的定义有些较为全 面,有些则部分的定义了环境安全的定义。由于人类能否生存、能否发展都与人类本身是否健康有关,而 人类关系包含着各种人类生活中存在的关系,因而笔者对环境安全的定义如下:环境安全是指不威胁人 类(主体)健康,不破坏人类关系(主体)的生态环境(客体)和自然资源(客体)的良好的存在状态。 二、实施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2.1环境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确 保自然资源的有效和充分供给一直是每个国家追求的基本目标,“国家间常常为争夺原材料、能源、土地、 河流流域、海上航道和其他重要的环境资源的控制权而发生武装冲突。环境压力是冲突的所有起因中的 一个重要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是催化剂。贫穷、不公正、环境退化冲突以一种复杂和密切相关的 方式相互作用……””1,据美国学者威斯丁统计,本世纪以来,争夺自然资源是十多次战争爆发的重要原 因,如英国与爱尔兰的“鳕鱼战争”、加拿大与西班牙的金枪鱼大战、西方国家与伊拉克的海湾战争等“】。 2.2为保障经济安全必须实现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有跨国界、地界和全球性的特征。如果环境冲突发生在国家之间,可能造成国际冲突,轻者为环境纠 纷、经济纠纷,重者为外交及政治冲突,甚至武装冲突和战争。对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目前 每年由环境樗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人类在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受到的严重挑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严重的环境污染、生 态平衡的破坏和资源短缺对人类的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危害。环境问题正在修正传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的概念,换言之,在进行经济增长的统计时必须考虑环境成本,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发展必须是持续的、对生态系统无害的。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持续发展”、“长期发 展”、“稳定发展”、“结构增长”的前景都显得十分严峻.环境安全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环境问题 的实质,说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J。 2.3环境安全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与荒漠化、酸雨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关系 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我国生态环境为例,我国曾经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然而,随着社会的演 变、经济的过快增长,优越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昨日黄花,因而危机四伏: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严重一人均 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13个贫水国之一;45.5%的河流受到污染,10 6% 的河流严重污染。土壤酸化、盐溃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酸雨面积占国土总面积 25%,盐溃化面积占8.5%,人均耕地在26个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列倒数第三。草地、湿地严重退化 ——中度退化的草地达J3亿公顷.最大湿地北大荒的丽积缩小了60%。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 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正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森林严重减少 一一占代的森林覆盖率为49%,清初为26%,现在为1 92%。海洋环境堪忧——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的海水已达46%以上,严重污染海域达%…。这些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着我们经济水平的发展,如果 继续恶化下去,我们人类的生存问题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贯彻实施环境安全,保护人群健康、保障人群安 全、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王茂涛,彭庆刚。环境安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3):42—44 [2]王广民,郑保义。山西铝厂环境安全问题的对策。轻金属,2001(3):61—63 [3]邝杨。环境安全与国际关系,欧洲,1997(3):25—33 [4]宫学栋。实现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及几点建议。环境保护,1999(9):32—34[5]李春红。国际环境新焦点——环境安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000(78),125—126 [6]陈燕,马颖。论环境安全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1):s3—55 [7]王广民。企业的环境安全问题与对策。陕西环境,2000。7(4)j28~30 [8]蔡守秋。论环境安全问题。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5):28—32 [9]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译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第一版 [10]冯雁军。惊忧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城市开发,2001(12):42 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第一作者简介:刘菊秀,1975年4月生,湖南嘉禾人,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 环境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10多篇。联系地址:广州乐意居,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510650。电 线。E—mail:ljxiu@scib.ac.cn —14一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