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05年,常州市强化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督管理,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在推行重大项目、无污染项目环保审批承诺制的基础上,明确引进项目“四不办三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办,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不办,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不办,污染负荷严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不办;项目环保情况不明不批,污染防治方案不行不批,项目选址不当不批)的原则,市各级环保部门共审办建设项目10740个,完成“三同时”治污工程506个,项目环保新增20亿元。对1733项(次)的项目进行会审讨论,否决312个涉及选址不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有效污染防治技术的建设项目,查处160个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单位。全市对432个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下达限期治理243个,完成214个。
【印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行动】2005年,常州市采取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列入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名单的80个印染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各级环保部门至少每月1次到各有关企业实地检查进展情况,并对其总排放口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对未动工或进展缓慢的企业,市监察部门参与现场督办。至年底,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76个,4个企业正在调试,累计投入资金8700万元。“提标”后,每年可削减化学耗氧排放3880吨,氨氮排放478吨。
【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年内,根据市政府关于《常州市2005~2007年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和《关于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的试行意见》精神,市环保局配合有关部门制订详细的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协同配合,确定搬迁企业70个。年内搬迁完毕7个,关停并转8个,正在施工21个,进行搬迁前期准备15个。2004年以来共对列入搬迁名单的13个企业依法处罚28次,促使企业搬迁。武进区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专项整治的意见》,明确对老污染源实施“四个一批”(限期关停一批、整顿一批、搬迁一批、取缔一批)和对新上项目提出“三禁二控”(禁止新增不符合环境规划或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在无水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增有废水排放且不符合总量控制的项目,在禁燃区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设施;控制新增不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和治理的项目,在污水集中处理厂未建成的区域控制新增有污水产生的项目)的要求,由环保部门负责关停、淘汰的154个企业中,有113个企业主动向环保、工商部门提出注销申请。
【“禁燃区”建设】年内,按照市政府《关于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循序推进这一工作。“禁燃区”范围内有36台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或拆除停用,21台燃油锅炉改用天然气。完成市区14万居民户、400多工商户的天然气置换。
【建立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年内,市环保局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作出《创“三优”服务承诺》,包括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3个方面10条举措,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除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164号文等上级明确的重污染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须由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外,凡属市级审批的3000万美元以下建设项目申报(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均分别委托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戚墅堰区审批与管理。新北区对一般项目的环保审批,包括建设项目申报(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享有与市级同样的审批与管理权。将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一般建设项目简化为直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省略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专家评审和审批程序。在已完成区域环评和环保规划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在区内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到位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进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可降低一个等级。将一般项目的申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竣工验收审批时间,普遍缩短到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对特殊项目则开通“绿色通道”,随到随审,及时批复。坚持和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办事制度,进一步重视细节服务,方便办事群众。全年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共受理告知承诺件1015件,办理告知承诺制项目22个。市环保局对纳米工程塑料、东京制纲等一批特殊和重点项目特事特办,积极服务。
【规范环保执法】本着“外延要拓展,内容要深入”的工作思路,年内,市环保局修订完善《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对行政许可类事项、行政许可配套制度、行政事业收费、行政处罚的公示和规范性文件公告、备案等作出明确要求,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公布。制定《常州市环保局实施行政许可工作规程》、《对被许可人监督检查的规定》等6项管理办法,对群众比较关注的排污、环评、监测等收费实行项目、标准、依据和程序全部公开,坚持环境管理零收费,服务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收取。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编制15项行政审批服务指南。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建设。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市环保局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与之相关的服务配套事项已进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而且均为免费服务。同时为避免服务对象两头跑,对“窗口”充分授权,形成一个窗口对外和内部流转的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创新改革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制、联合年检等工作。开展对所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通过清理,需要修改的文件6个,废止的2个,失效的3个。同时,对全市环保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保留环保许可事项7项,减少环保行政许可事项25项。规范执法和处罚程序,对现场取证、立案调查、处罚裁量、文书送达等方面作严格规定。在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中,推行“先教育、后处罚”的工作新机制,对首次发现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加强教育。市环保局依据法律法规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办法》,减少处罚程序中的人为因素。建立行政处罚会审制度,对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决定,避免暗箱操作。
【为企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2005年,全市环保部门以绿色创建为抓手,在工业企业、服务行业、街道社区和乡镇工业园区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企业构建绿色管理、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技术保障体系,形成以第一热电厂、曙光化工厂等为代表的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培育东芝变压器公司、天目湖啤酒公司等一批环境友好企业,完成常州华源蕾迪斯公司、常茂生化公司等33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4个单位的5个产品被认定为环境标志产品,62个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探索行政效能监察新举措】年内,市环保局与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常州市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联合执法监察工作方案》,对专项行动各阶段的进展情况及时介入监察。6月中下旬,会同市监察局对澡港河污染整治进展进行行政监察,落实相关责任和整治措施;7月初,联合市委督查室、市监察局对印染企业“提标”行动进行专题督查,印发《督查专报》上报市领导;9月中旬,联合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对太湖“十五”计划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联合发文要求有关辖区政府加快建设、落实进程;11月中旬,会同市监察局,并邀请部分环保行风监督员对长江饮用水取水口和澡港河整治情况进行巡查。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6月15日,在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动员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以“铁石心肠、铁的手段、铁的法规”,从严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年内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7108人次,检查企业7009个次,获得环境监测数据126433个。对查获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共责令停产整治企业35个,限期治理企业92个,关停污染项目28个,淘汰项目15个,作出行政处罚449件,其中市环保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8起,处罚件数及处罚额度分别比上年增长28.1%和46.7% 。
加强对澡港河和漕桥河进行综合整治。在澡港河整治中,市委书记范燕青、代市长王伟成先后带领市有关部门和新北区委、区政府领导亲临澡港河现场,沿河查实每一个污染点,当场研究确定整治措施。新北区政府和沿河3个镇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治组织机构,召开沿河排污企业专项治理会,要求所有排污企业全面停产整顿,并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制订关、停、整治、搬迁等具体的治理措施。对8个企业污水实行集中接管;完成了百丈植绒园区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的调试验收和尾水接入江边污水处理厂相关手续的办理;对具备污水接管治理条件但尚未接管的排污企业全部接管;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排污企业,实施污水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和管网改造,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对4个重点排污单位强制关闭,工商部门予以吊销营业执照;对12个经治理能够做到达标排放的重点排污企业,强制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仪。同时对沿澡港河的民营工业园、综合工业园区的3个非法排污口进行及时封堵,澡港河水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并逐步改善。针对武进区漕桥河污染问题,环保部门组成工作组蹲点一线,做到“四个不放过”(情况不清不放过、违法行为不查不放过、整治不到位不放过、处罚不到位不放过)。先后关停污染项目18个,责令停产整治企业11个。漕桥镇域内的河流特别是流入漕桥河的所有河浜均已实施全面疏浚和清淤。另外,列入全市重点整治的12条河道,经监测,水质基本良好,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整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对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治力度,全市被列入重点整治的企业53个,其中上报省挂牌督办企业17个。通过集中整治,已关停7个,规划搬迁2个,37个达标排放,其余7个正在限期治理。
【饮用水源地整治】从3月起,常州市启动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76个水厂、43个水源保护区以及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100多个各类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17个重点河流水质断面、2个饮用水监测断面、10个河流黑臭观察断面、563个农村地表水测点、2个行政交界断面开展跟踪监测,累计获得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5.3万个、观察数据1.4万个。年内,市环保局与新北区分局成立保护饮用水源联合督查组,对沿江重点化工印染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依法封堵5个企业私设的通江排污口和3个雨污水混排的排污口。全市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源要求,其中长江饮用水源和溧阳市各水库饮用水源均保持二类水质标准,金坛市钱资荡湖区水质基本保持三类标准。
【环境安全建设】年内,常州市吸取事故的教训,连续召开辖市(区)环保局长、市环保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局系统全体人员和全市重点企业4个环境安全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各级环保部门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巡查和监测,加强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加强企业排放污染物控制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管理。严格异常情况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重点对常化厂、曙光化工厂、常隆化工公司、江边化工区等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开展环境安全风险检查。12月14~15日,常州市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境安全大检查。12月21日,市环保局和有关企业联合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固体废物管理,现场监督检查35个企业,对违法处置危险废物的2个企业进行处罚,处置危险废弃物约7400吨。
【清查放射源】年内,为巩固放射源清查成果,让百姓放心,市环保局对涉源单位建立一厂一档,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会同公安、卫生部门联合对全市57个涉源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完成全市221个放射源的统一编码工作;依法处罚放射源管理不到位的企业1个;共收贮放射源3063枚。年内,市环保局被评为全国清查放射源专项行动先进集体。(金栋)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亿博电竞 亿博官网
本文由:亿博电竞,竞技,电子竞技,亿博官网提供